您身边的个人护理专家

您好,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购物车 [0]

Flash Movie
浏览过的商品

最新订单

  • 感谢高志辉2016-06-15完成交易额为¥163.0的订单
  • 感谢朱伟泉先生2015-10-21完成交易额为¥208.0的订单
  • 感谢危云津先生2015-06-12完成交易额为¥165.0的订单
  • 感谢高峰先生2015-01-17完成交易额为¥163.0的订单
  • 感谢温毅先生2014-12-30完成交易额为¥83.0的订单
  • 感谢温毅先生2014-12-26完成交易额为¥83.0的订单
  • 感谢Tom Tu先生2014-09-09完成交易额为¥235.0的订单
  • 感谢成玉辉先生2014-07-25完成交易额为¥98.0的订单
  • 感谢孙长霞2014-04-30完成交易额为¥162.0的订单
  • 感谢吴先生先生2014-04-25完成交易额为¥396.0的订单
  • 感谢赵冬梅先生2014-04-06完成交易额为¥1210.0的订单
  • 感谢沈剑2014-03-10完成交易额为¥168.0的订单
  • 感谢杨维燕先生2013-12-17完成交易额为¥88.0的订单
  • 感谢张冬梅2013-12-10完成交易额为¥10.0的订单
  • 感谢陈磊先生2013-08-10完成交易额为¥235.0的订单
  • 感谢李恩禄2013-06-30完成交易额为¥143.0的订单
  • 感谢杨燕先生2013-05-01完成交易额为¥208.0的订单
  • 感谢黄娟先生2013-04-17完成交易额为¥303.0的订单
  • 感谢孙玲2013-04-11完成交易额为¥82.0的订单
  • 感谢张先生先生2013-04-07完成交易额为¥88.0的订单

砭石刮痧具体步骤

发布日期:2013-11-15

  砭石刮痧疗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时代,与《内经》所载的砭石疗法或刺络疗法有着更直接的关系。如《素问》记载用刺络疗法治疗腰痛说:“刺解脉,在郄中结络如黍米,刺之血射以黑,见赤血而已。”从中不难看出砭石刮痧疗法与这种刺络冶法在方法、机理上的相似性。

  砭石刮痧疗法已经作为一项技能被纳入医疗教学体系,因此对砭石刮痧疗法规范化和系统化确有必要,这也符合国际化发展潮流。真砭堂在砭石刮痧治疗领域也进行了多年的潜心研究,培养了一批具有专业素养的砭疗师,与多位学者就砭石刮痧疗法的规范化及标准化作了大量的工作。现介绍如下:

一、操作程序的规范

  1.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综合判断,首先进行诊断,决定是不是砭石刮痧的适应症,以便确定在哪些部位进行刮拭。

  2.选择适宜进行刮痧操作的体位,并暴露将要刮拭的部位,用热毛巾擦拭清洁,并使患者放松。

  3.依次均匀涂抹刮痧介质,用砭石刮痧板轻轻往返涂抹,并摩擦相应部位的皮肤,使患者觉得局部有热感为度。

  4.砭石刮痧次序是指对人体进行刮拭时,所选择刮拭部位的顺序。一般来讲:全身顺序为:头、颈、肩、上肢、背腰、胸腹及下肢;局部如颈部刮痧顺序为头、颈、肩、上肢;肩部刮痧顺序为头、颈、肩上、肩前、肩后、上肢;背腰部分顺序为背腰部正中、双侧和下肢。刮痧顺序总的原则是先头面后手足,先背腰后胸腹,先上肢后下肢,逐步按顺序刮痧。

  5.正常情况下各部位的刮拭方向:头部一般采用梳头或散射法,面部一般由里向外,由下向上方向刮拭,胸部正中由上向下,双侧则由内向外,背部、腰部、腹部则常采用由上向下,逐步有里向外扩展,四肢常向末梢方向刮拭。因此总的原则是,由上向下,由内向外,单方向刮拭。


二、操作手法的规范

  1.握持砭石刮痧板方法

  单手握板,将板放置掌心,一侧由拇指固定,另一侧由食指和中指固定,也可由拇指以外的其余四指固定,利用腕力进行刮拭,砭石刮痧板移动方向与皮肤之间夹角以45度为宜,不可角度太大或使用削铲之法。

  2.刮痧基本手法

  (1)轻刮法:是初学者常用手法之一,是指刮痧时砭石刮痧板接触皮肤面积大,移动速度慢或下压刮拭力量小的一种方法。一般接受者无疼痛或其他不适感觉,多适应于儿童、妇女、老年体弱者以及面部的保健刮拭。

  (2)重刮法:是一种针对骨关节软组织疼痛性病症所采用的一种手法。在刮痧时砭石刮痧板接触皮肤面积小、移动速度快或下压刮拭力量较大,以顾客能承受为度。多适应于年轻力壮、体质较强或背部脊柱两侧、下肢及骨关节软组织较丰满处的刮痧。

  (3)快刮法:是指刮拭的次数每分钟在30次以上。力量有轻重之别,若力量重、快速刮,多用于体质强壮的顾客,主要刮拭背部、下肢或其它明显疼痛的部位;若力量轻、快速刮,多用于体质虚弱或整体保健的顾客,主要刮拭腰部、胸腹部、下肢等部位,让顾客舒适为度。

  (4)慢刮法:是指刮拭的次数每分钟在30次以内。力量也有轻重之别,若力量重、速度慢,多用于体质强壮的顾客,主要刮拭腹部、关节部位和一些明显疼痛的部位;若力量轻、速度慢,多用于体质虚弱或面部保健的顾客,主要刮拭背腰部正中、胸部、下肢内侧等部位,不让顾客感觉疼痛为度。

  (5)直线刮法:亦称直板刮法,这是一种常用的手法,就是利用砭石刮痧板的上下边缘在体表进行直线刮拭。保健刮痧师一般用右手(左手亦可)拿住砭石刮痧板,拇指放在砭石刮痧板的一侧,其余食中指或四指放在砭石刮痧板的另一侧。与体表呈45度左右,砭石刮痧板薄的一面1/3或1/2与皮肤接触,利用腕力下压并向同一方向直线刮拭,要有一定长度,这种手法适用于身体比较平坦部位的经脉和学位,如背部、胸腹部、四肢和头部。

  (6)弧线刮法:是指刮拭方向呈弧线形刮拭后体表出现弧线形的痧痕,操作时砭石刮痧板多循肌肉走行或骨骼结构特点而定。如胸部肋间隙、肩关节前后和膝关节周围多用此法。

  (7)逆刮法:是指刮痧方向与常规的由里向外、由上向下方向相反,即由下向上或由外向里进行刮拭的方法。多用于下肢静脉曲张、下肢浮肿或按常规方向刮痧效果不理想的部位。逆刮法操作亦轻柔和缓,从近心端部位开始逆刮,逐渐延长至远心端,其方向是由远心端向近心端刮拭,其目的是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减轻水肿或疼痛。

  (8)摩擦法:将刮板的边、角或面与皮肤直接紧贴或隔衣、布进行有规律的旋转移动或直线往返移动的刮拭,使皮肤产生热感为度并向深度渗透,其左右移动力量大于垂直向下按压之力。操作时动作轻柔、移动均匀,可快可慢,一个部位操作完成后再进行第二个部位,多用于麻木、发凉或绵绵隐性疼痛部位,如肩胛内侧、腰部和腹部。每一部位刮痧前可使用该法使皮肤有热感。

  (9)梳刮法:使用砭石刮痧板或刮痧数字从前额上发际处及双侧太阳穴处向后发际处做有规律的单方向刮拭,砭石刮痧板或梳子与头皮呈45度,轻柔和缓刮拭,如梳头状,故名梳刮法。梳头时力量适中,一般逐渐加力,在穴位或痛点处可适当使用重刮或点压、按揉,具有醒神开窍、消除疲劳、防治失眠的作用。适宜于头痛、疲劳、失眠等病痛,用该法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10)点压法:点压法亦叫点穴手法,多用于穴位或痛点的点压,与按摩法配合使用。用砭石刮痧板厚的边角与皮肤形成90度垂直,力量逐渐加重,以耐受为度,保持数秒钟后快速抬起,重复操作5-10次,操作时将肩、肘、腕的力量凝集于砭石刮痧板角、施术要求灵活,既要有弹力,又要坚实,此法适用于肌肉丰满,刮痧力量不能深达或直接不宜刮拭的部位和骨骼关节凹陷部位,如环跳、委中、犊鼻、水沟以及背部脊柱棘突之间等。此法是一种较强刺激手法,具有镇静止痛、解痉作用,多用于实证。

  (11)按揉法:按揉法是利用砭石刮痧板在皮肤经络穴位作点压按揉的手法,向下有一定压力,点下后做往复来回或顺逆旋转手法,操作时砭石刮痧板紧贴皮肤而不移,频率较慢,每分钟50-100次。常用于足三里、内关、太冲、涌泉、太阳穴等穴位。

  (12)角刮法:是指使用特制的角形砭石刮痧板或让砭石刮痧板的棱角接触皮肤,并形成45度,自上而下或由里向外刮拭,手法要灵活,不宜生硬,适宜于四肢关节、脊柱双侧经筋部位、骨突周围、肩部穴位如风池、内关、合谷、中府等穴位,因角刮接触面积相对小,要避免用力过猛而损伤皮肤。

  (13)边刮法:是最常用的一种刮痧方法,将砭石刮痧板的两侧长条棱边或厚边或薄边与皮肤接触并成45度角进行刮拭。该法适宜于大面积腹部、背部和下肢等部位的刮拭。

三.砭石刮痧特殊手法

  (1)旋转法:是指刮拭的方向围绕某一部位旋转而言。保健刮痧师利用砭石刮痧板的边或棱角接触刮拭部位的皮肤,做有规律的顺、逆时针方向旋转刮拭,该手法多用于腹部肚脐周围,女性乳房周围和膝关节髌骨周围的轻手法刮拭。

  (2)推刮法:是指刮拭的方向朝着保健刮痧师相反的方向进行刮拭。如保健刮痧师站在仰卧位顾客的右侧,要刮拭左侧胸部,多采用推刮法。同样如保健刮痧师站在坐位顾客的左侧,要刮拭顾客右侧颈肩部,也采用推刮法。即所谓顺为刮、逆为推。

  (3)弹拨法:应用砭石刮痧板的边角在人体肌腱、经筋附着处或特定的穴位等处进行点压、按揉、刮拭并迅速向外弹拨(如图所示)。一般一个部位、穴位可进行3-5次弹拨,手法轻柔,力量适中,速度较快,以便使局部快速解除痉挛、缓解疼痛。适宜于骨关节、韧带等处的疼痛。

  (4)拍打法:使用砭石刮痧板表面拍击体表或用刮痧边角快速按压相关部位,使皮肤逐渐充血,出现瘀点称之为拍打法、击打法或叩打法、啄法。保健刮痧师握住砭石刮痧板一端,利用腕力或肘部关节活动之力,使砭石刮痧板另一端平面在体表上进行有规律的击打,速度均匀,力度和缓。此法多用于背腰部、前臂和下肢腘窝等处。

  (5)双刮法:亦叫双板刮痧法。是指保健刮痧师双手握板,同时进行刮痧操作。多用于脊柱双侧和双下肢的刮拭,双手均匀用力,平稳操作,刮拭顾客左右两侧。该法加快了刮拭速度,但操作较为费力,适宜于刮痧水平较高的保健刮痧师使用。

  (6)揪痧法:亦叫扯痧法、挤痧法。是指保健刮痧师五指屈曲,用食、中指的第二指节或食指、大拇指对准施术部位,把皮肤与肌肉揪起或撕扯特定部位,瞬间用力向外滑动再松开,这样一揪一放,发出“巴巴”声响,直到皮肤出现紫红色或瘀点。此法主要用于头面部的印堂、颈部天突和背部夹脊穴。

  (7)颤刮法:是一种借助砭石刮痧板的快速按摩手法,保健刮痧师将砭石刮痧板的边角与人体接触,向下按压并快速有节奏的(每分钟100次左右)颤动或在颤动时逐渐移动,使顾客消除肌肉紧张,局部放松,缓解疼痛。多用于头部、背部和关节部位。

  (8)挑刮法:亦叫放痧法。通过刮痧后,皮肤出现瘀斑、痧疱或青紫肿块,保健刮痧师用酒精棉球消毒后用三棱针或一次性放血针头刺入皮肤,并放出淤血少许,使淤血、邪毒得泻。术后碘酒消毒,胶布或创可贴加压固定。此法用于腘窝、太阳穴等处的浅表静脉扩张和淤血以防治中暑、急性腰扭伤、下肢静脉曲张等。

  (9)刮痧拔罐法:是刮痧与拔罐配合使用的一种有效方法。拔罐具有向外和相对固定的优点,两者配合,对颈肩痛、腰背痛以及失眠、痤疮、疲劳的病症有显著效果。一般先刮痧,然后在刮痧的部位留罐或进行走罐,促进循环,加快排毒。该法多用于背部和下肢部位。

  (10)刮痧按摩法:刮痧与按摩在保健时常联合使用。按摩后刮痧主要是在特定部位先使用按摩手法,缓解病痛,同时也消除对刮痧的顾虑,然后再使用砭石刮痧疗法以增强按摩的效果;刮痧后按摩主要是针对刮痧后痧象,采用按摩的手法,促进循环和痧斑吸收,提高刮痧保健效果。

1.面部常用刮法

  (1)平抹法:砭石刮痧板平面接触面部皮肤,做单方向运动,可以悬肘或用肘部紧贴肋骨,使用腕力,运动平稳、力量均匀、也可以双手持板做左右运动。如分抹颧上区与颧下区。

  (2)平推法:用单手持板与皮肤形成5-15度角单方向推向皮肤,犹如熨衣服状。推动过程中可用一手固定被推皮肤、防止牵拉、或用另一板压住皮肤,常用于推鱼尾纹或颈部。

  (3)平压法:用板一端面点压在一定部位称压法;也可以用板的平面,平放于皮肤或穴区上对皮肤、穴位形成压力,压一下松一下每次约3秒钟可连续压4至6次。

2.刮痧综合手法

  补泻手法是一种综合手法,是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疼痛不适的类型而定。操作者在刮拭时的力量大小、速度快慢和刮拭时间长短而言,可把刮痧综合手法分为补法、泻法和平补平泻法。

  (1)补法:补法是在刮拭时,砭石刮痧板按压的力度(力量)小,刮拭速度慢,刮拭时间相应较长的一种刮拭手法。补法一般多用于体弱多病、久病虚弱、疼痛敏感的虚证顾客。例如:腹泻、食欲不振、疲劳、失眠、低血压、糖尿病的顾客,一般采用补法进行刮拭。

  (2)泻法:泻法是在刮拭时,砭石刮痧板按压的力度(力量)大,刮拭速度快,刮拭时间相应较短的一种刮拭手法。泻法一般多用于初病、骨关节疼痛、体壮或实证顾客,能较快的疏泄病邪,例如:感冒、发热、头痛、颈痛、肩痛、背痛、腰痛的顾客,采用泻法进行刮拭效果显著。

  (3)平补平泻法:主要用于亚健康体质人群的保健刮痧。平补平泻法在刮拭时,砭石刮痧板按压的力度介于补法和泻法之间,时间上可长可短,因人而异,速度比较慢。一般多用于虚实夹杂体质的顾客,最适宜亚健康人群的保健刮痧。用平补平泻的手法,可以起到调和阴阳,实现人体阴阳平衡,使机体康复的作用。

3.刮痧的强度和时间

  (1)手法的轻重,力量的大小,时间的长短,间隔的期限,依据顾客的年龄、性别、体质、身体状况以及出痧情况等因素而定。

  (2)砭石刮痧板接触皮肤,力量适中,以顾客能承受为度,做单方向的均匀刮拭。

  (3)每一角度或方向刮15-30次,每一部位刮拭3-5分钟。

  (4)局部病变刮痧或局部保健一般20-30分钟,全身整体刮痧40-50分钟为宜。

  (5)个别顾客不宜出痧,不可强求出痧。出痧者一般3-5天痧退,痧退后方可在原部位进行再次刮拭。

  (6)健康人群:是指身体比较健康,身强体壮的中青年。进行保健刮痧时多用泻法、平补平泻法,整体保健需要40-60分钟为宜。

  (7)亚健康人群:是指身体存在某些方面的不适但还不能明确判断为某种疾病。进行刮痧康复时多用平补平泻法,针对性刮痧需要20-30分钟,整体刮痧需要40-50分钟为宜。

  (8)疾病人群:是指身体患有某种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等,多为体弱年迈、久病瘦弱之人。进行刮痧治疗时多用补法、平补平泻法,针对性治疗需要40-50分钟为宜。

  (9)妇女儿童、疼痛敏感人群:是指妇女儿童或疼痛敏感的人群。进行刮痧时多用补法、轻手法,特别是紧张、怕痛的顾客,在刮拭的过程中,随时注意观察顾客的体表、面色、表情及全身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身体意外的情况。时间因人而异,整体刮痧不超过30分钟为宜。

五、适应病种的选择

  现代临床刮痧,根据中医经络理论辩证论治,凡针灸、推拿按摩、拔罐、理疗等疗法治疗的常见病、慢性病,均可采用砭石刮痧疗法,适应症涉及到内外妇儿各科,据统计治疗的病种多达400种,如:

  (1)内科: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如感冒、气管炎、哮喘、肠胃炎、胆囊炎、慢性腹泻、消化不良、头痛、高血压、三叉神经、冠心病、脑血管意外(脑血栓、脑梗塞及脑出血后遗症)、便秘、慢性肝炎、肾炎、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症等。

  (2)外科:急腹症、运动系统(颈、肩、腰、腿、骨关节、软组织等)和血管病变等,如胃痉挛、阑尾炎、泌尿结石、颈椎病、落枕、肩周炎、胸背痛、肌肉疼痛症、四肢关节疼痛、腰痛、动脉硬化等。

  (3)妇科:常见的如痛经、月经先后无定期、闭经、带下病、盆腔炎、功能性子宫性出血、产后疾病等。

  (4)儿科:常见的如百日咳、消化不良、腹泻、伤食、遗尿等。

  (5)皮肤科:常见的如痤疮、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皮肤干燥症、皮肤瘙痒症、带状疱疹以及养颜美容等。

  (6)五官科:常见的如结膜炎、溢泪症、鼻炎、牙痛、口腔溃疡、慢性咽喉炎、耳鸣等。

  (7)其它:常用于保健、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对增强性功能、减肥等亦有一定的作用。尤其对于外感类疾病、骨关节疼痛性病变以及神经肌肉血管病变和病后康复等有比较好的疗效。

六.痧象的判断与处理

 1.痧的表现形态

  (1) 明确认识痧是通过刮拭人体以后,在皮肤上出现的皮下出血、出血改变。其颜色形态为:红色栗粒状、丘疹样、大片状潮红高起、紫红色或红色血斑、血包或血管浮起成串。

  (2) 了解出痧的部位:一般头面、背部及四肢容易出痧。胸腹及四肢内侧不易出痧。若出痧,说明手法偏重

  (3) 观察出痧的颜色形态:身体健康者,出痧较少,且均匀,多为红色;慢性病顾客,多伴有紫痧或血包;急性病多为栗粒状,大面积;若为血斑,血包,说明病情较重。

 2.痧象与健康的关系

  (1)正常人。经过系统的保健刮痧,一般不会出现痧,仅表现为皮肤潮红、局部发热,身体轻松。

  (2)通过出痧部位判断健康状况。凡经络循行部位和穴位区域容易出现痧,提示相应经络所联系的内脏功能病变。例如在背部膀胱经均匀刮拭,心腧穴区出现痧斑或紫痧,则说明心脏功能变化,应提早保健。

  (3)了解痧象判断康复程度。若出痧散在,颜色浅淡,说明病情较轻,容易康复;若出痧较多,而且点大成块,紫色血包等,说明病情较重,多次保健才能康复。

  (4)痧症与出痧不同。痧症是指多发于夏秋之间,因感受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气或疫疠秽浊毒气所出现的一些病症。如头痛、发热、咳嗽、烦闷、眩晕胸闷、脘腹痞痛、恶心呕吐、手足、头面、身体肿痛、指甲青黑等等,称之为痧症、痧气或痧胀。

  (5)刮痧过程中,若局部出现痧迹后改为轻手法刮,使痧慢慢透发出来,以减轻疼痛,简称透痧。另外一些神经肌肉瘫痪之人,刮痧后不易出痧,不可硬刮、重刮、强求出痧,若多刮几次,痧象自然浮现,说明病情好转,这亦称透痧。

  (6)若刮痧下肢部位出现血包或血管浮起成串,说明静脉循环功能较差,应立即采用轻手法逆向刮拭,并保护好皮肤,促进血液回流。

七.禁忌症与注意事项

 1.禁忌症

  (1)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全身浮肿、皮肤溃烂或严重过敏等,禁用刮痧。

  (2)孕妇的腹部、腰骶部禁用刮痧。心尖部以及体表大血管处不宜重力刮痧。

  (3)人体之眼睛、口唇、舌体、耳孔、鼻孔、乳头、肚脐、前后二阴等部位禁止刮痧。

  (4)凡体表有疖肿、破溃、疮痈、痣、斑疹和不明原因包块处禁刮。

  (5)急性扭伤、创伤的疼痛部位或骨折部位禁用刮痧。

  (6)有接触性皮肤传染者忌用本法或注意严格消毒后方可使用。

  (7)有出血倾向者慎用本法:如糖尿病晚期、严重贫血、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者慎用。

  (8)过度饥饱、过度疲劳、醉酒者,不可当时重力大面积刮痧,特殊情况下可用轻手法或点按刮拭。

  (9)精神病、精神高度紧张,急躁或刮痧不合作者禁用刮痧法。

 2.注意事项

  (1)根据保健刮痧的适应范围,选择合适进行保健刮痧的顾客,不宜超出相应范围。

  (2)顾客的体位是否合适,对防止出现刮痧晕倒现象和取得良好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在保健时一定要选择合适的体位。

  (3)根据顾客的体质,选择好合适的刮痧部位后,尽量暴露,若刮拭部位不清洁,请用消毒用品,热毛巾,卫生纸巾或酒精棉球擦洗干净,预防感染。

  (4)对于初次接受保健刮痧的顾客,应作必要的解释工作,以消除顾客的紧张心理。

  (5)刮痧时应保持室内适宜温度,尤其是在冬季应避免伤风受寒;夏季应回避风扇、过堂风及空调直吹刮拭部位。

  (6)刮痧后,顾客可休息一会儿,并喝适量温开水。不宜即刻食用生冷食物或洗冷水澡。

  (7)刮痧时用力要均匀,手法由轻到重,以顾客能承受为度,刮到局部潮红或出现痧斑、痧点为止。

  (8)年迈体弱、儿童、疼痛敏感的顾客,使用轻手法刮拭并注意观察顾客面色表情及全身情况,随时调整保健方案。

  (9)下肢静脉曲张或下肢易肿胀者,宜由下向上刮,采用逆刮法,注意不要从上向下刮。

  总之,刮痧治疗的规范还需要在临床工作中不断的总结和完善。根据不同病症研究并制定相应的操作规范,使之称为中医针灸外治法体系中即具有实用性又具有科学性的一门学科,以便更好的普及和推广,造福广大民众。

购物指南
新手上路
购物条款
支付/配送